然后下面没有了_第1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节 (第3/4页)

和边静玉无关。鲁氏向来不许他插手内宅之事。待过了假期,他便回了太学。
  时间匆匆而逝。沈家也好,边家也好,生活中虽然总会出现一些小热闹,但总体而言日子还是过得很平静。沈怡的嫂子虞氏怀胎九月生下了一个男孩。虞氏怀孕时曾备受惊吓,又一度伤心欲绝、忧思过重,好在张院判医术高明,虞氏精心养了几个月,生产时虽然有一点点早产,但万幸母子均安。
  抱着小侄儿,沈怡忍不住想,若是父亲和大哥在家,那该多好啊。
  沈家没有给新生儿办洗三和满月,但鲁氏得了消息后,依然给孩子送了礼。鲁氏若想要对谁好,那真是叫人半点找不出她的不是来。她送的长命锁很轻巧,刚出生的孩子戴上后也不会觉得压得慌。
  鲁氏还送来了一件百家衣,是给妮儿准备的。做百家衣很耗功夫,因为要寻那种把孩子健健康康养大的人家,一家一家地问他们求来布料,这才能做成一件衣服。鲁氏应该是在妮儿出生后没多久就找人求布料了。在鲁氏看来,妮儿这孩子也算是她看着出生的,她希望小姑娘能够平平安年地长大。
  当日往沈怡身上泼了水的赖皮三还是不见影踪。边静玉一直派人盯着,那想要对付沈怡的人却再也没有出手过了。莫非那人指使他人泼了一次水就觉得痛快了?还是说那人放弃了?沈怡做外卖生意时,边静玉也叫宝来和金来在暗中盯着,但沈怡顺顺当当赚着钱,却是真的没有人再出手对付他了。
  边静玉也就暂且把这事放到了一边。不过,他依然命宝来盯着赖皮三那帮人。这总归是条线索,只要赖皮三再次出现,或是有了和赖皮三有关的消息,他们就能顺藤摸瓜把幕后的人一点点揪出来。
  这一日,边静玉在太学中的好友姚和风忽然递给边静玉一封信,道:“昨日收到了家书,这两封是给你们的。”边静玉愣了一下,忽然就反应过来了,眼中迸出了惊喜。距离沈德源被流放已经过去了半年的时间。南方多水路,交通比较便利,算算时间他们应该已经到南婪了,这估计是他们写来的信。
  沈德源和沈思作为被流放的犯人,他们若想要寄信,只能托过路的商队,不能走官方的驿站。商队有自己的行商计划,让他们传信会慢上许多。好在还有姚县令,他把沈德源的信夹在他给姚和风写的家书里一起寄来了。信一共有两封,一封是沈德源写给安平伯表示感谢的,一封是他写给家人的。
  两封信都是敞口的,谁都可以打开看。
  沈德源毕竟是阶下囚的身份,所以他要做出一个姿态来,表明他写的信都是普普通通的信,绝对没有在信里夹带消息。姚县令既然愿意帮沈家传信,肯定是因为他已经和沈德源父子有过交谈,他相信沈德源父子的人品。沈德源想对得起姚县令的这份信任。不过,姚和风和边静玉都没有选择偷看。
  边静玉待下午的课业结束后就离开了太学。给安平伯的信,边静玉打发书安送回家了;给沈家人的信,边静玉打算亲自给沈怡送去。沈怡虽忙于生意,使得外卖生意走上了正轨,每个月的生意都在扩大,但他并没有耽误自己的学习。有了边静玉给他整理出来的资料,他非常自觉地投入了学习中。
  学习一事最忌闭门造车。为了切磋学问,沈怡常和边静玉见面。他们两人越来越熟了。若这时再发生边静玉把腰带落在沈怡那儿的事情,边静玉大概能若无其事地抽了沈怡的腰带往自己身上系了。
  边静玉直奔沈家。沈怡正站在院子里背书。他的身后晾着一排又一排的尿布。没办法,家里共有两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一天要换好几条尿布。最近天气不好,尿布洗了就很难干,只能这么晾着。
  边静玉拿出信递给沈怡。
  沈怡见到信封上熟悉的字迹,忙接过信当着边静玉的面就看了起来。匆匆把信看完,他的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沈德源在信里说,他和沈思一路平安地到了南婪,正好被分到了姚县令治下。
  沈家父子这一路多亏了有万金商行的裘掌柜的照顾。
  裘掌柜得了边静玉的吩咐,每日给沈家父子准备干净的水和食物,待到天气转变时,还会重新给他们准备衣服。官差收足了银子,他们对掌柜的这种行为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路上,有几个犯人撑不住生了病,小病拖成大病,还死了两个。但沈德源和沈思除去赶路辛苦,竟是没有受到别的苦。
  到了南婪后,要分配具体的流放地,这本是随机的。但姚县令提前收到了儿子寄去的家书,就把沈德源父子要去了自己的辖区内。别看县令只是个末品小官,但在偏远的地方,对于当地的人来说,县令大过天了!姚县令要了两个犯人去做苦力,又不是要把两个犯人放走,在这事上未受半点阻力。
  姚县令从自己儿子寄去的家书里,已经把沈德源的经历知晓得七七八八了。他当然知道沈德源并不真是那种罪大恶极的人,不过是政治的牺牲品而已。在和沈德源有过一番交谈后,姚县令心里有了主意。他既然有心要照顾沈德源父子,自然不会真把他们当苦力使,而是在当地建了个义务的学堂,让沈德源父子在学堂里当了教书先生。这学堂不完全是孩童的启蒙学堂,也教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