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7节 (第3/3页)
海商的行为,西行更是路途艰险,若想长久行商,需得震慑四方。” “我前些日子翻阅了东珠的书籍,戴梓罗列了他能造出的所有火器,其中两种大炮我已记录在册,若能多造出几门放在战船上,水师战力必可提升。” “大炮的造价极大,大哥那人心气儿高,必不愿我们的船初次出海便教人小觑……” 容歆顺着太子的话一想,所以太子和大阿哥五五分利,实际并未吃亏太多,而只有他让大阿哥赚到,日后两人才有可能继续合作。 换句话说,日后太子再坑大阿哥时,大阿哥才会愿意往下跳。 容歆对大阿哥心生同情,一时口干,端起桌上的茶碗便欲喝。 太子出言拦住她,喊了外头的人再送一壶新茶来,然后对她语带埋怨道:“您风寒才好,此时天凉,怎可喝冷茶?” 容歆一笑,放下茶碗,“我不过是想得太入神 ,一时忘了,您莫怪。” 太子看着她的脸,道:“这一场风寒,您消瘦不少,好生补一补才是。” 容歆应下,在小太监上了新茶后,慢慢饮了一口,润了润口,方才担心道:“依您所想而为,动作极大,恐怕越不过皇上去。” 商船也就罢了,照太子所说,民间有巨大的商船可供出海,不足为奇,可如果在商船上设重炮,这与养私兵的罪行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太子总是在给自己制造麻烦…… “您各处算尽,难道没想过此事吗?” 太子沉默许久,声音略有几分低沉道:“本也未想瞒着皇阿玛。” 容歆从前便认为太子这么做不易,只是到底拦不住,现在大阿哥和九阿哥也跟着掺和进去,想必康熙知道后,也会头疼不已。 “姑姑,我一直在想,皇阿玛对我的容忍,界限究竟在哪儿?” “那也不至于一再试探。”也不知是从哪养出的叛逆心。 “谁让我生而为皇子,最差的结局也好过寻常百姓呢。” 三日后,大阿哥面无表情地给了太子五万两,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大阿哥面对太子时皆未有好脸色,朝中大臣们还以为两人又撕破了脸。 上头的人融洽,下头便会平静,而太子和大阿哥之间的关系突然紧绷,两派的大臣们也跟着屡有摩擦。 可两人不止一次如此,时日久了,下头的大臣们也累啊,慢慢便开始观望,免得他们刚有所动作,风向又变了。 直至三月份,康熙下旨,为已经大婚的阿哥们封爵,其中大阿哥胤褆为直郡王,三阿哥胤祉为诚郡王,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六阿哥胤祚、七阿哥胤祐以及八阿哥胤禩皆为贝勒。 此时,连同最晚成婚的八阿哥也已得圣意,出宫开府。 满朝上下,因为康熙的大封旨意,气氛紧绷,其中以太子一党心情最为沉重。 太子却神色如常,毕竟皇阿玛大封之意早已传出风声,礼部也一直在准备,此时才震惊,也太过后知后觉。 而他也不似有些朝臣那般风声鹤唳,甚至当众极为大方地向受封皇子们道贺,面上无一丝不虞,并不似因此忌惮的模样。 诸如四阿哥、五阿哥、七阿哥这样性子的皇子,见他如此,心情皆放松了些。 太子的态度一如从前,恭喜过后,看向六阿哥,以兄长的身份提醒道:“胤祚,你上次办差出了差错,皇阿玛责骂过后却未怪罪你,日后莫要再那般冲动了。” 六阿哥应了,可应下之后,还是忍不住辩解道:“太子二哥是知道的,若不是那些人阻挠我办差,我怎会与他们起了冲突?” 他说“阻挠”,其实有些夸大,那些官场老油条实则不过是不信服六阿哥,因而行动上磨磨蹭蹭敷衍怠慢他,六阿哥又急于求成,自然无法忍受,最后差事未办妥,他还遭了骂,心里一直不服气。 这样的事,往小了说是年轻气盛,往大了说便是能力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