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乌兹别克斯坦 (第6/13页)
家族历史博物馆呈现出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精致的圆柱支撑起圆形建筑主体,博物馆顶端耸立着碧绿色圆顶,映着蔚蓝天空,显得庄重肃穆。博物馆是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为纪念历史英雄阿布尔·帖木儿所建,馆内主要介绍了帖木儿的家族历史,陈列出一些相关文物及资料。 在塔什干市中心,耸立着一座不对称形状的宏伟建筑,它就是著名的国家历史博物馆。这里收藏着一部实物组成的中亚历史:各个时期的古代钱币、古代民族工艺品及历史文献应有尽有,甚至连公元前2000年居住在费尔干纳盆地远古人类的避邪物,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前4世纪的青铜制品和陶器也囊括在内。除珍贵的古代历史文物外,博物馆内还展示了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百业振兴的多种成就,堪称一部看得见的乌兹别克斯坦历史。 塔什干街景 ◎塔什干地震纪念碑:城市永恒的伤痕 1966年4月26日,凌晨,大多塔什干市民还沉浸在睡梦中,他们不知道,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即将来临。5点24分,塔什干市所在地爆发了8级左右的大地震。瞬间,地动山摇,整座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酣睡中的市民来不及预防躲避,大部分人被埋入废墟。据统计,地震让数十万人魂归天国,另有数十万人无家可归,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重建后的塔什干市为了纪念在地震中遇难的人民,让后人铭记这次灾难,在市中心建立了地震纪念碑。纪念碑由一块巨大的方形石块制成。石块的一面人为造出裂缝,代表着地震灾难,还有一面雕刻成时钟钟面,指针永远定格在灾难发生的那一刻。 ◎纪念广场:母亲的欢乐与哀伤 纪念广场是塔什干市的必游之地,也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景点。它位于市中心,和乌兹别克斯坦参议院、国防部、财政部坐落在一起,隐然昭示出纪念广场和国家权力中心等量齐观的重要位置。 “二战”时期,数百万乌兹别克战士远离故土,投身到反法西斯战争中。战争中,几十万英灵献出了青春和生命,埋骨沙场。为纪念这些为和平牺牲生命的英雄儿女,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将每年的5月9日定为纪念和荣誉日,并大规模扩建塔什干市中心的无名烈士广场,将其改为纪念广场。 纪念广场的长明火和哀伤的母亲塑像 纪念广场的“灵魂”是两座出名的雕塑,分别是欢乐母亲雕塑和哀伤母亲纪念碑。一位怀抱婴儿的年轻母亲坐在浅红色大理石基座上,母亲的面容慈爱温柔,爱怜地看着怀中的婴儿,象征着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的新生。在欢乐母亲雕塑身后,矗立着高大的大理石方柱,柱上顶着金色地球仪,乌兹别克斯坦版图浮凸其上。 不远处的广场中心,有一方下凹的圆形平台,平台上伫立着哀伤母亲塑像。雕塑双手扶膝,眼神悲切茫然,皱纹遍布的额头印满深深的哀伤,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细腻地表现出一位母亲失去孩子的凄苦心痛。纪念碑前燃烧着长明火,代表烈士精神永世长存。纪念碑两侧的木雕长廊上,刻有牺牲战士的名字。想到每一个名字都对应着一个鲜活的生命,让人倍觉战争的残酷无情。 布哈拉 最完美的中世纪风貌 布哈拉城是乌兹别克斯坦出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它奇迹般地保留了几乎每个时期的建筑。这些建筑设计元素及城市布局影响了中亚地区大多数城市的建设风格,是中亚建筑艺术史上的瑰宝。布哈拉城中,相当一部分古建筑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向世人展现出一派近乎完美的中世纪风貌。 美丽的布哈拉清真寺 ◎深居沙海的“伊斯兰穹顶” 布哈拉市深居大漠深处。远远望去,沙土色城墙和中世纪风格的城门遥遥伫立在黄尘古道中,别有一番苍凉风味。城墙内,无数宝蓝色穹顶在蔚蓝天空下灼灼生光,衬着蓝色釉面墙壁及部分居民的老式深蓝长袍,幽静神秘,穿越时代的梦幻感油然而生。 一千多年来,随着居民民族的增多,布哈拉市内的宗教日益多样化,但伊斯兰教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与此对应,伊斯兰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因此,布哈拉又被称为“伊斯兰穹顶”。 据传说,成吉思汗在远征中亚地区时,亲自占领了布哈拉。这位所向披靡的草原英雄站在卡梁宣礼塔下,望着塔外美丽的彩釉瓷砖出神。大漠朔风猛烈,吹落了成吉思汗头顶的头巾。俯身捡拾头巾时,成吉思汗注目宣礼塔笑称:“连我都要对它弯腰。”传闻是否属实已不可考,但布哈拉城市建筑的巨大魅力是毋庸置疑的。 布哈拉卡梁清真寺,由喀喇汗王朝统治者阿尔斯兰汗建造 ◎多元化的文化宝库 布哈拉古称“布哈尔”,意思为“知识的源泉”,还有“智慧的布哈拉”“博学的布哈拉”之称。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和艺术家都出自布哈拉。据说,中国古代的传奇智者阿凡提就是布哈拉人。 整座布哈拉城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氛围。一千多年来,布哈拉换了无数统治者,风物变迁,人事全非,唯一不变的是宗教信仰及流传至今的各民族传统文化。伊斯兰教之外,同时存在着萨满教、摩尼教、佛教、基督教等大型宗教。多种宗教的教义和信仰相互交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