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0节 (第2/2页)
顿,也望向荀,眼神里带着几分惊疑。 不能怪他不够镇定,“称帝”二字从荀口里说出来,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曹操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与曹冲的相处模式,大抵是曹冲弄出什么好东西就屁颠屁颠来找他献宝,并且献完就跑压根不管后续。 他是吃饱了撑着才和这么个儿子讨论什么称帝之事。 曹操说道:“仓舒还是个半大小孩,我便是有那个心思,也不会与他说这些。”他的神色凝重起来,“他在信里到底写了什么?” 荀接连收到曹冲编写的“当遇到这些大问题,子虚朝马上要完球”系列小故事,最近整个人处于不太睡得着觉的状态,偏又没人可以商量,只能一直憋在心里。 现在见着了曹操,荀也顾不得什么立场不立场的问题了,他急需和人讲讲曹冲干的好事。 曹操,曹冲他爹! 儿子作妖,当爹的必须管管! 荀理了理思路,把曹冲信中所写的内容一五一十复述给曹操听。 至于子虚朝、乌有国这种一听就死无中生有的国名到底代指什么,那就见仁见智了。 曹操手扶着凭几,听荀娓娓讲述信中所言,神色越听越沉肃。 荀不知道曹冲有过“桃花源”那样的奇遇,他们父子几人却是一清二楚。 荀把曹冲这些话当作从当前局势推断出来的东西,曹操却莫名感觉兴许这一切是真实发生过的,曹冲只是将它借由子虚乌有的壳子讲述出来而已! 那“桃花源”能拿出那么多从前从未出现过的东西,再泄露些许天机也算不得多稀奇! 比方说里头所说的“三国鼎立”,瞧着就是代指他、孙权以及刘备! 那最后那个乌有国又是指哪一国? 谁家的不肖子孙,把中原祸害成那样? 曹操面色变幻不定,最后才追问荀:“那信现在在哪?” 荀说道:“仓舒他让那赵子龙看着我把信烧了再走。” 曹操神色稍霁。 还算这小子没傻到底。 只不过这些事曹冲连对他这个父亲都憋着没说,倒是拿出来劝说荀这个岳父,典型的有了媳妇忘了爹! 曹操又问:“后面那小子还有没有给你写信?” 荀等的就是曹操这一问。他说道:“写了,都一并带来了,主公可要看看?” 曹操莫名觉得不太对劲。 荀这话听着怎么有点迫不及待的感觉? 他狐疑地看了荀两眼。 可左看右看,文若都还是那个文若,瞧着一如既往地君子端方。 荀这样的人,要用也是用阳谋,与阴谋之类的东西基本绝缘! 所以,问题应该不大! 曹操朗笑着说道:“也行,取来我看看。” 他就不信了,曹冲还能写出比第一封信更叫人吃惊的东西来不成? 荀听曹操应了下来,亲自去取来曹冲过去一个月给他准备的“每周亡国小故事”,恭恭敬敬地呈了上去。 曹操看完第一个亡国小故事就后悔了。 这个朝廷,看起来很容易玩完的样子! 代入感太强,曹操看得想抄刀杀人了! 偏最后曹冲还在信末写上这么一段话:假如您遇到上述问题,您会采取什么措施?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见解深刻,参考给定材料,但不局限于给定材料,字数1000~2000字! 曹操:????? 第121章 【重归于好】 曹操面不改色地把一个月份的“每周亡国小故事”看完,把四封信摞在一起搁下了。 对曹操来说,又不是谁让他写他就写,也就一开始看到时错愕了一下,后面就只觉得这事又好气又好笑。 他不受影响,不代表荀不受影响。 荀这人思虑周全,凡事都要思来想去,简称很容易多想。 曹冲编的这些“材料”虚虚实实,乍一看荒诞可笑,看着看着又让人笑不出来。 这些材料中讲述的事件固然荒唐,可更荒唐的却是这些事情并非不可能发生。 若是不可能发生,天下又怎么会陷入这么多年的动乱之中?远的不说,桓帝、灵帝在位时的宦官之祸难道是假的吗? 君王昏聩,朝臣无能,世家大族野心勃勃,这种情况下什么荒唐事不可能发生? 曹操说道:“文若,你莫要思虑过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不用一下子把这些问题全解决了。” 荀估计就是那种,哪怕不动笔去写,看到这些材料也要反复琢磨、琢磨到自己睡不着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