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8节 (第1/3页)
??头次尝菠菜,钟离珺眼前一亮,或许是没处理好,菠菜还带着股土腥味,然瑕不掩瑜,吃碗菠菜后,钟离珺充满了力量! ??他脑海中划过菠菜的无数种吃饭。 ??最后,他向波斯商人购得种子,又往乌斯藏去了。 ??…… ??“阿嚏——” ??一阵寒风吹过,高长松打了个喷嚏。 ??乌斯藏这昼夜温差十分之大,刚欢度完丰收的季节,小风就吹起来了。 ??高长松外出时见村人换上了冬衣,这年头可没什么羽绒服、棉袄,富裕人家会在布裘里充丝绵,轻薄又保暖,可这玩意儿哪怕高长松都不会穿,一是修道之人不怎么怕冷,二是这衣服太太太昂贵了。 ??丝绵沾了一个“绵”字,可根咱们常说的“棉花”不是一个棉,这是种用蚕丝制成的棉絮,工艺上比较接近现代的蚕丝被。 ??蚕丝被可不便宜,这还是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放在一千五百年前,非达官贵人是用不起丝绵制衣御寒的。 ??稍微殷实点的人家首选的御寒之衣是皮裘,也就是皮草,这也分个三六九等,譬如狐、貂、貉、豹做得皮草稀有,多为贵人所穿,百姓则穿鹿裘、狗裘等。 ??说实在的,都穿上皮草了,这起码家里得有劳动力能抓狍子、鹿,才有皮裘穿,再穷一些的人家,就像是古诗中说的,盖纸被,穿纸衣。 ??不过这里的纸,并非我们理解的纸,要不然百姓早在严寒之中被冻死了。 ??纸衣既然能盛行,就证明它还是有一定抗寒保暖性的。 ??纸衣的原料是楮树皮纸,此纸十分耐磨,且隔热性完胜麻布,已经快把麻布纸衣给淘汰了。 ??高长松家贫时也穿过纸衣,他感觉:硬是真的硬,保温,马马虎虎吧,只能说聊胜于无。 ??无钱的村人除纸衣外还会左套一层、右套一层,他们的外套多是麻布所制,夹层里缝了破布头、麻绳、废纸等一切似乎能御寒的废品。 ??成品说御寒是不可能的,挡风还差不多。 ??去年高长松自己还在挣扎,自然没有闲心搞别的,但在第二个寒冬即将来临的今日,他也琢磨着能不能做出价格在皮裘之下的防寒品了。 ??哎,御寒衣物,最好的原材料不就是棉花吗?而且棉花也不是没有传进中国,早在未经南北朝时期,就有棉花了,可惜直到现在还只当观赏品,要他在全国大力推广,也得当上朱元璋,在全国强制推行种植才行啊。 ??考虑到下一任皇帝是李世民,他还是无视种田系统的争霸功能吧…… ??推广棉花是行不通的,他自己种棉花都欠奉,高长松从未在古格镇周围看见过! ??但是,学习一下穿越者前辈们的经验,搞点毛衣还是有可能的。 ??高长松还是看过不少穿越小说的,只要穿越古代,就必然打铁制糖织毛衣,可能是这三项赚头比较大吧,哪怕是当时有技术,这还不是能进行技术革命吗? ??毛衣这玩意,看似走进千家万户,实际上它进入中国的时间是比较晚的,否则在明清时期就用该有布袍配高领毛衣这种时髦的搭配了。 ??它是在二十世纪才被国人逐渐接受,并且推广开的。 ??但在西方,毛衣很早就登上了历史舞台。 ??两河文明遗址中就出土了上古毛线制品,在唐代时,整个地中海都应遍布毛衣的影子。 ??当然了,高长松想着织毛衣,可是有的放矢的,他认为乌斯藏具有搓毛线、织毛衣的先天优势。 ??其中原因还得细细道来。 ??首先是乌斯藏在历史中的原型是吐蕃,文成公主进藏的那个吐蕃。 ??在传统历史中,吐蕃一直是游牧民族,文成公主带来先进的技术与农业知识后,才变成半农耕半游牧民族的。 ??有农耕做后勤保障,又有游牧民族一贯的机动性,唐朝中期的吐蕃才空前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