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明穿之我爹是朱标 第245节 (第3/4页)
帝接过,话里话外的意思无非都是让粮草随北元一道回去。 ??“但不知陛下属意谁人护送这批粮草前往北元?”最最关键的问题,谁能忍住不问出来? ??“安和公主如何?”泰定帝也不绕弯子,将朱至抛了出来。 ??一干臣子全都倒抽了一口冷气,显然没有想到,泰定帝既然真的属意朱至。 ??偏偏泰定帝觉得这个消息依然不够,与众臣道:“此外,着安和公主接管北平。” ??这下满堂沉默,谁也不敢吱声了。 ??但是谁也都清楚,其实这是朱元璋时就已经布好的局,否则朱至断然不可能嫁给庶出的汤显。 ??就朱至的身份,天下的勋贵,朱至可以随便选。最后确定下了汤显,无非是希望信国公可以代燕王镇守北平,但最后也得把北平稳稳当当的交回朱家人手里。 ??信国公在北平经营了这些年,既是震慑于北元,同样也安抚了北平之内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而今信国公被召回应天,也得派个人再去接管北平,想要在信国公的经营之下,稳稳当当的接回北平,再也没有比朱至更合适的人选。 ??不得不说,朱元璋当初决定把朱至放出去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步一步的为朱至布局,让朱至稳稳当当的立足于军中,又收拢人心。以今时今日朱至的身份地位和威望,纵然这六部之内的男儿们并不认同女子过多参与朝政,却也想不出比朱至更好的人选。 ??朱至去接管北平,可以稳稳当当不出任何意外,同时也能让北元生畏,不敢轻易犯我边境。 ??“安和公主甚好。”别管他们是权衡利弊之后最终不得不认可朱至,还是因为高高在上的皇帝早已打定了主意,他们心知无法改变,最终不得不选择了配合。总而言之,对于泰定帝做下的这个决定,他们只能选择配合。 ??“拟诏,昭告天下。”那么既然谁都没有意见,泰定帝更是不打算再等,这就昭告天下。 ??朱雄英抬起头,他要是记得不错,亲爹原本的意思是先让朱至送粮草入北元,等朱至回到北平,亲爹再下诏让朱至接管北平,到时候就算满朝的大臣反对,朱至人都已经到北平了,谁反对也没用。 ??不想泰定帝一开口表明意图,眼前的这些臣子们既然都认同? ??嗯?别说泰定帝意外,其实朱雄英何尝不意外。 ??怎么说朱至也是女儿身吧?他们这些人不是一向觉得女子不应该参政的吗?怎么对朱至执掌北平一事如此包容? ??百思不得其解之际,却谁也没有问出心中的疑惑。 ??反倒是这六部的尚书们啊,从泰定帝这儿撤出去之后,对于朱至的事儿,个个相互对视一眼,最后都化为一声长叹。 ??“果真除了安和公主,再没有其他更合适接手北平的人选?”最终还是有人问出了这句话。 ??“你若是有什么好人选,不妨说来听听。”有没有的大家心里还能没个数,谁要是觉得有比朱至更合适的人选,不妨说出来听听。他们乐意听着呢。 ??可惜,收获一片沉默。 ??“别的不说,只说北元。虽说几年前北平的事,其中有太孙,不,太子的功劳,公主在其中诱敌,生擒北原太尉,都是实打实的功劳。正因如此,北元使臣进京,这才将矛头直指公主。公主那日如何戏耍北元使臣,诸位也是有目共睹的。北元对公主生畏,有公主镇守北平,他们不敢轻易来犯,可保北平安宁。”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谁都无法否认的,建朝的这一代功臣都已经慢慢老去,更值得一说的是,面对这些武将,其实作为文臣是不希望他们在继续壮大发展下去。 ??朱元璋确定封儿子们为藩王,让他们镇守一方,之所以能够得到文臣们的支持,也是因为文臣希望借朱元璋的手铲除功臣。 ??这些人凭武力打下这个天下,却也成为了文臣们的心腹大患,人人都欲除之而后快。因为只有把他们都解决了,才有这些文臣们立足于朝堂的机会。